实验室简介



实验室目标与定位

“组合生物合成与新药发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10年12月24日批准立项建设,2013年12月25日通过教育部科技司专家组验收。该实验室以国家生物产业和生物经济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需要,以组合生物合成与新药发现研究为核心,汇集了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药理药化、生物信息学等跨学科科研力量,旨在系统性地阐明不同类别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建立丰富的药物基因资源库及化合物分子库,进而利用组合生物合成与代谢工程技术对其生物合成途径进行合理设计、优化和改造,开展合成源化学药物的生物合成或生物源药物的化学合成,结合药化、药分、药理、药效等研究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生物代谢与人工合成的潜能,实现生物药物的创新和高产。在基础研究层面,力争使我国微生物代谢及药物研究处于国际前沿;在应用研究层面,积极响应企业的需求,研发极具经济价值的新药物及相关产品。形成支撑药业自主发展的新药创制能力及技术体系,大幅度提升我国微生物药物等相关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实验室组织机构与管理模式

“组合生物合成与新药发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武汉大学大学药学院,以研究内容和研究项目为主线协调组织和管理各研究所(室)。实行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下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实验室管理委员会。


研究方向

实验室的研究内容包含三个方向:1. 天然生物合成,2. 组合生物合成,3. 合成代谢工程。


实验室室训

博学深问、同舟共进

“深”字包含深邃、深奥、精深、深化、深厚的意思,“博”与“深”对应“学”与“问”,寄语学问博大而深远;“进”字体现奋进、进取、进程、进步的内含,“同”与“共”对应“舟”与“进”,寄望团队成员团结努力,共同进步。实验室室训从引经据典中拓出新意,成为实验室团队成员的共识。


实验室主任

孙宇辉 武汉大学楚天学者特聘教授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陈凯(主任)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邓子新(副主任) 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以下委员姓名按拼音顺序排列

陈焕春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丁 健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冯 雁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黄璐琦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郝小江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陈立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李 松 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校堃 温州医科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马延和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孙宇辉 武汉大学楚天学者特聘教授

王广基 中国药科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胜利 中科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岳建民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长生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赵国屏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赵进东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先恩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张勇慧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实验室管理委员会

邓子新(主任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药学院院长、教授

孙宇辉(副主任委员) 药学院副院长、教授

胡雪雁(副主任委员) 药学院副院长

虞 沂(副主任委员) 教授

陈 实(副主任委员) 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吴 艳 药学院党委书记

陈子林 珞珈学者特聘教授

周海兵 珞珈学者特聘教授

赵昌明 副教授